髋关节疼痛并非只有股骨头缺血性坏死,还不被人熟知的"髋关节撞击综合征"也是髋关节疼痛的常见原因,包括骨科在内的很多医生都不知道这个疾病,普通大众更无从知晓,因此误漏诊率最高。
一、什么是髋关节撞击综合征

髋关节撞击综合征,也被称为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(femoro-acetabular impingement,FAI),是由于股骨近端和髋臼盂缘间解剖关系异常,或长期不正常外力作用导致两者异常接触、碰撞,引起关节盂唇损伤和软骨退变,从而产生的一系列临床症状。
二、发病原因
髋关节是由髋臼与股骨头组成的球窝关节,正常情况下股骨头在髋臼内各方向运动不产生异常碰撞。但当髋臼缘出现增生或股骨头变形,球窝关节出现不匹配时,在关节活动时就会出现异常碰撞。

髋关节撞击综合征按结构异常部位的不同常可分为三种,即凸轮撞击、钳夹撞击及混合型撞击,其异常结构分别为股骨头颈结合区的异常骨性凸起、髋臼发育异常、上述两者并存。

三、临床表现
FAI多见于中青年人,凸轮型(Cam型)FAI多见于爱好运动的青年男性。钳型(Pincer型)FAI多见于中年女性。临床表现多为轻微外伤后或无外伤的情况下出现腹股沟区慢性疼痛,髋关节活动受限,以屈曲和内旋为著,体育活动或者长时间行走后加重;有时疼痛会向外放射到大转子区,向内放射到内收肌区,甚至放射到臀部。体检可以发现髋关节撞击试验阳性,4字试验阳性。撞击试验分为前方撞击试验和后方撞击试验,前方撞击试验为髋关节被动屈曲90°时内旋、内收,后方撞击试验为髋关节过伸时外旋;如果出现疼痛、活动受限,即为撞击试验阳性。

四、影像学检查
影像诊断主要是 X 线片、CT 和磁共振的联合应用,其中3.0单侧髋关节磁共振检查是较为理想的检查方式,可多角度、多平面成像,更好地评价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的解剖学改变,显示髋臼盂唇及关节软骨等软组织损伤和骨骼损伤。

五、治疗方法
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的治疗方法主要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。
1、保守治疗
制动休息:患者首先可以减少髋关节的活动,减轻关节内的刺激症状。
物理治疗:对患处进行烤电、热敷、按摩等物理治疗,促进髋关节处血液循环,缓解肌肉、韧带的紧张性,起到缓解疼痛的作用。还可以采用短波理疗、磁疗等方式,有助于控制炎症反应。
药物治疗:疼痛时可以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塞来昔布、依托考昔、布洛芬等缓解疼痛症状、促进炎症反应的消退;
保守治疗适用于症状较轻的患者,其目的在于缓解疼痛,控制炎症反应,但不能阻止关节病变。加强休息,限制髋关节活动,改变髋关节的运动方式,停止所有导致疼痛的活动。同时,患者应适当了解髋关节撞击症的病因、发病特点、病情发展、预后,控制体重、避免剧烈运动,如上下楼、深蹲、爬山、过度负重等,避免长期的爬楼、爬山以及做深蹲等一些动作,避免过度的屈髋,以及关节过度的内旋、外旋等动作。进行髋关节周围肌肉力量训练,如臀中肌与股四头肌力量训练,增强肌肉力量,保障髋关节稳定,可加速恢复。
二、手术治疗
手术目的:保守治疗只能缓解疼痛,不能阻止关节病变,手术治疗的目的在于解除髋关节的异常解剖结构,恢复关节活动度,消除股骨近端与髋臼的碰撞,修复受损的软组织,延缓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生。
四、日常注意事项
避免生活中髋关节反复过度扭转运动,尽量减少髋关节极度屈曲,预防髋臼盂唇与股骨颈凸起部分发生磨损撞击。若已经出现了腹股沟处或大腿后方的疼痛,或出现了髋关节活动受限(如下蹲受限)等症状,建议及时到医院的运动医学科就诊,以便得到科学合理的诊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