膝盖骨学名叫髌骨,战国时期孙膑被庞涓挖掉了髌骨,从此只能在轮椅上指挥千军万马了,可见膝盖骨对行走和站立是十分重要的。
有些孩子走路跑步没劲,打软腿,容易摔倒,此时千万不能掉以轻心,有可能是膝盖骨脱位了,在走路时髌骨(膝盖骨)从膝盖中间往外跑,也称脱出,通常在屈膝时发生,伸膝时可自行复位。这种状况多见于儿童,尤其是女孩较多见,这不是特异功能,是一种先天性疾病,称为习惯性髌骨脱位。部分孩子发现好多年才来医院就诊,问为什么到现在才来看,部分家长说以为孩子大了会自己好呢。

习惯性髌骨脱位的病因复杂,主要包括以下几点:
肌肉力量失衡:股四头肌无力或外侧支持带挛缩,导致髌骨受力不均。
韧带松弛:膝部周围韧带和肌腱的异常可能导致髌骨脱位。
先天性因素:部分患者可能由于先天性膝关节发育缺陷而引发继发性髌骨脱位。

临床症状
患者通常表现为:
反复髌骨脱位:每次屈膝时髌骨均出现脱位,伸膝时可自行复位。

膝关节不稳:患者常感到膝关节不稳定,甚至出现“打软腿”的现象。
疼痛与肿胀:长时间不治疗患者可能会伴有膝关节疼痛、肿胀或积液。
活动受限:上下楼梯、蹲起等活动困难,严重者可能需要双手撑地才能完成。

治疗方法
习惯性髌骨脱位的治疗方法多样,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:
保守治疗:适用于症状较轻的患者,主要包括物理治疗、康复训练、佩戴支具等。
手术治疗:是主要的治疗方法,对于反复脱位或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,手术是主要选择。
预防措施
预防习惯性髌骨脱位的方法包括:
加强股四头肌训练:增强膝关节的稳定性。
注意运动姿势:避免过度屈膝或外展动作。
控制体重:减轻膝关节负担。